【大會現場。朱其攝】
6月盛夏,氣溫逐漸升高,空氣干燥,晝夜溫差較大,師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重點預防手足口病、布病、狂犬病。端午小長假,出游聚餐增多,市民在外出用餐時應注意飲食安全,防范食源性疾病,外出繼續做好個人健康防護。
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全國多省疫情進入平臺期,師市近期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有所上升,新冠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當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為主,該株的傳播能力更強,且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市民需要根據自身狀況及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規范佩戴口罩。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減少與他人接觸,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就醫,就醫時建議佩戴N95口罩。
防控建議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常通風、勤洗手、戴口罩,減少人群聚集。
2.堅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度鍛煉,規律作息,充足睡眠,保證機體有良好的免疫力。
3.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特別是80歲以上人群,要確保完成全程接種(包括加強針)。
4.做好日常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癥狀時,優先選擇居家觀察、對癥服藥。對于老年人、孕婦、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如癥狀加重,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建議校園強化每日健康監測、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等。同時加強環境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規范做好消毒工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小兒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部分患者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防控建議
家庭預防是幼兒防病的第一道防線?!跋磧羰?、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15字知識,是防控手足口等傳染病的要訣,家長要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以下幾點:
1.要常開窗通風,勤曬衣被,經常清洗和消毒孩子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包括毛巾、玩具、圖書、衣被等)。
2.鼓勵孩子戶外運動,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
3.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接種EV71疫苗,以預防EV71型的手足口病。
4.幼托機構、校外培訓機構等要加強晨(午)檢,一旦發現有癥狀人員,盡早采取措施,防范疾病的擴散。
食源性疾病
6月份,腸道傳染病病原菌繁殖活躍,大家要當心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了被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比如食物中毒,其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胃腸道癥狀外,還可以表現為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癥狀。這類疾病往往以集體性發生或中毒形式出現。
防控建議
防控要點主要是“把好一張口”,即預防病從口入,還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1.飯前便后要洗手
2.烹飪食材要煮熟
3.隔餐食物要熱透
4.生熟食品要分開
5.出現癥狀要就診
五不要
1.生水未煮不要喝
2.無牌餐飲不光顧
3.腐爛食品不要吃
4.暴飲暴食不可取
5.污染物品不要碰
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俗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多汗、倦怠、乏力、關節痛等,通過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經皮膚傷口或眼結膜感染,也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播。
防控建議
1.不喝生奶、不食用來源不明的奶制品和牛羊肉制品。
2.與牛、羊、豬等牲畜接觸時注意個人防護。從事牛羊飼養、收購、屠宰加工、獸醫等職業的人員,工作中要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3.日常定期消毒。要對牛、羊棚圈定期消毒。對皮毛和屠宰病畜污染的場所嚴格消毒,加強水源、糞便、牲畜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4.及時就診。凡有牛羊接觸史并出現疑似癥狀的,應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狂犬病
夏季外出散步遛狗的人愈多,是各類動物傷人的高發期。人群易被犬類(包括寵物犬)咬傷或抓傷,兒童和老年人為重點防范對象。
防控建議
1.盡量不讓兒童和老年人接觸犬類(包括寵物犬、寵物貓等在內),特別是來歷不明的犬類。
2.如不慎被貓、犬等動物抓傷,應盡快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清洗傷口,如果不能立刻就診,建議盡早自行清洗傷口,方法是:用肥皂水(或其他弱堿性清洗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如自來水)交替清洗傷口,每處傷口約15分鐘;自行清洗傷口后,應盡快去專業機構接受傷口處置,清創、消毒,按醫生建議接種狂犬病疫苗或免疫血清。
3.在此呼吁大家文明養犬、文明遛狗,戴好犬鏈,加強犬只訓練,遇到老人、小孩、孕婦時自覺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