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朱其攝】
5月21日,游客在有著“天山地理畫廊”之稱的省道101公路石河子段南山景區游玩。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張德智 攝
來自博樂市的游客參觀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資料圖片)。 王梓林 攝
俯瞰八師石河子市明珠公園(攝于5月19日)。 兵團日報全媒體實習記者 趙優 攝
市民在八師石河子市圖書館內借閱書籍(攝于2月3日)。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攝
鳥瞰石河子景觀河(資料圖片)。王梓林 攝
一對年輕人在石河子市幸福路商業街吃烤串(資料圖片)。 王梓林 攝
在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緣,鑲嵌著一座綠寶石般美麗的城市,它就是新中國軍墾第一城——八師石河子市,一座因軍墾而生的城市,一個見證兵團奮斗歷程的地方。
這里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曾經是一個只有“店鋪民居二十余家”的小村莊,一條東西向的卵石溝就是村子的全貌。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0多年前,王震將軍率領部隊到達石河子并發出號召:“我們就在這里開天辟地,造一座新城留給后世!”
有人說,把森林搬進沙漠,把戈壁變成良田,是天方夜譚。但是,駐守新疆的幾代兵團人憑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凌云壯志,硬生生創造出奇跡。
“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960年,詩人艾青到石河子后,被火熱的城市建設畫面所感染,寫下了名篇《年輕的城》,把兵團精神浸入了詩句。
時光如梭,如今,漫步這座城,撲面而來的“綠能量”仍讓人驚喜。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指引,八師石河子市致力打造“城在田中座、園在城中落、人在景中居”的現代田園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43.6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16平方米,描繪出“綠廊田園環繞、公園花海點綴、綠道景觀相連”的田園城市風景畫,承載起人們對田園式家園的向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多年來,八師石河子市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在一場場演出、一項項賽事、一個個活動的加持下,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作為軍墾第一城,紅色永遠是八師石河子市最亮的底色。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里,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有些“土氣”的勞動工具、棉大衣、油印機……沉浸其中,深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從風沙肆虐到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從戈壁荒漠到良田萬頃、灌渠縱橫,從人跡罕至到工廠林立、產業聚集,一代代奮斗者們扛起了兵團長子的責任與擔當。
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石河子人的信念根基也愈來愈深、不斷筑牢——當好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火車頭”,打造“兵團精神傳承地、兵團實力展示地”,為建設更強大更繁榮的兵團貢獻力量。
明珠河畔,紅色血脈生生不息;將軍山下,雄渾的軍墾樂章,依然慷慨激昂。
《兵團日報》(2023年5月2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