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朱其攝】
楊永青(左)和老姐妹相聚時格外高興。
“這不是當年的老排長劉廣林嗎……”
“是呀,永青,咱們都老嘍!”
劉廣林握著楊永青的手,望著滿頭白發的楊永青,不禁老淚縱橫。
7月27日,上海知青楊永青來到石總場雙泉集1連(原145團2營9連),在老軍墾劉廣林家的小院門前,她一眼就認出了迎面而來的劉廣林。昔日曾在連隊和楊永青共同參加生產勞動的老職工們聽說楊青回到連隊看望大家,便紛紛上前和楊永青親切交談。
今年已81歲的楊永青,特意帶著女兒從上海千里迢迢來到連隊拜訪。幾十年的光陰過去了,昔日的連隊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眼前的一切既熟悉而又陌生。昔日,她在連隊當副連長時帶著“五七排”的女職工們栽的榆樹,如今已有兩人合抱粗了。難忘的歲月,再次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浮現在她的眼前。
楊永青和老同事圍坐在當年種下,如今已亭亭如蓋的大榆樹下追憶往事。1964年5月,她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主動放棄上海的工作,報名來到當時的新疆兵團農八師石河子總場,開始新的人生。
1965年7月5日下午,楊永青和其他幾位上海知青代表一起,受到了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的親切接見。在這次會見中,周總理發表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的重要講話。
“總理的接見,也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幾次重大選擇,就是聽從總理的教誨,堅持在邊疆工作?!睏钣狼嗾f。
在兵團工作期間,石總場是她知青生活的起點。在連隊,她不怕苦不怕累,風里來雨里去,參加大田勞動,受到連隊廣大職工的好評。她因表現突出,連續多年被評為“五好職工”。
1967年,楊永青走上了連隊領導崗位,在145團2營9連任副連長,分管連隊的副業和“五七排”工作。為改變連隊環境,她在時任副排長的劉廣林的幫助下,帶領“五七排”的女職工們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
40多年里,楊永青在兵團連隊開荒、種地、摘棉、教學,帶頭組建科研組,推廣菌肥、腐植酸肥,改良土壤,經常往返80余公里,到農學院求得玉米良種,使連隊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為解決連隊職工食用油緊缺問題,她多方聯系,從國外引進油葵,經試種成功后,推廣到全總場及北疆地區,改善了食用油短缺問題,該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979年,楊永青調到自治區團委擔任副書記后,當看到團場經營虧損時,立刻重返農場第一線。兩年后,該場實現扭虧為盈。
1996年4月,楊永青在赴全國貧困縣——木壘哈薩克族自治縣檢查青少年科技工作途中,遭遇車禍受重傷,退居二線。退休后,她定居上海老家。
此次重游第二故鄉,她最想看的是曾經的老連隊、當年的老同事和當年栽下的樹。如今大樹已成林。當聽說老排長劉廣林退休后,他兒子劉海林繼續留在連隊,在昔日的鹽堿灘上創辦了家庭農場,承包了400畝土地,搞種植和林下養殖,年純收入100多萬元時,楊永青高興地說:“當年老一代軍墾戰士在荒漠中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才有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們要讓兵團精神代代相傳,把兵團建設得更加美好?!?/span>